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与前瞻性布局,实现国有资本 “三个集中”。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与全球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大力推动国资央企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成为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
从目标导向来看,这一举措旨在增强国资央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放大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十四五” 期间,国资央企便已大力推进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以市场化方式重组 6 组 10 家企业,新组建、设立 9 家中央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增强产业协同、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初显成效。
服务国家战略是重组整合的重要方向。以国家安全和战略大局为导向,在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加速重组。为构建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组建中国星网;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整合,切实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增强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托底能力。在产业协同层面,以提升产业集中度为目标,既推动同类型业务横向联合,又强化上下游业务纵向整合。鞍钢集团重组本钢集团,不仅提升企业竞争力,形成 “南宝武、北鞍钢” 格局,还发挥区域引领带动作用;整合中央企业输配电装备制造资源,组建中国电气装备,有力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围绕优化公共服务,以提供优质低价服务为价值取向整合资源。去年成立的中国资环集团,致力于打造全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持续整合央企医药医疗资源,仅通用技术集团就拥有超 400 家医疗机构,开放超 5 万张床位,年服务患者超 3500 万人次,满足民众医疗需求。
当下,推动国资央企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有着更为紧迫的现实需求。从内部看,部分央企存在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价值创造能力欠佳等问题,重组整合可减少恶性竞争、避免资源浪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外部环境而言,国际形势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断链” 风险上升,央企作为国民经济 “压舱石”,需通过重组整合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维护产业安全。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央企需借重组整合快速切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今年以来,央企整合重组动作不断。9 月 3 日,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筹划换股吸收合并,拉开中国船舶集团资产整合大幕;前 7 个月,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事件数量同比增幅超 120%,中国稀土集团、五矿集团等一批大型央企加速整合。9 月 25 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推进会上,12 组 26 家单位在矿产资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集中签约,涵盖央企间及央企与多方合作项目。
展望未来,国资央企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将持续深入。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与前瞻性布局,实现国有资本 “三个集中”。随着这一进程推进,预计将形成更具韧性、活力与科技含量的国有经济新格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到 2025 年央企收入占比目标达 35%,助力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