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迈向国际一流
2025年09月26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在近期的发展中,凭借政策引领、经济活力迸发、科技创新突破以及基础设施和规则机制的不断完善。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动作频频,在政策、经济、科技等多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朝着国际一流湾区的目标加速迈进。

政策层面,国务院批复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这是大湾区发展的重大利好。该试点涵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多方面,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体系。在技术要素方面,致力于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土地要素上,推动集约高效配置;数据要素中,探索数据产权界定、流通交易及跨境传输机制,为打造国际数据枢纽和算力高地奠定基础。同时,优化空域资源管理模式,助力低空经济、无人机物流等新业态发展。这一系列改革,将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推动大湾区 “湾区通” 工程向纵深发展,破除行政分割与地方保护,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经济领域同样亮点纷呈。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于 9 月 15 日在广州盛大开幕,此次大会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吸引了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0 余位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参会。2024 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超 2 万亿美元,以全国 0.6% 的国土面积、6% 的人口,创造出全国 1/9 的经济总量。当下,广东持续深化全球贸易往来,今年前 7 个月,大湾区内地 9 市进出口 5.2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 20%,“新三样”、无人机等出口新动能增势强劲,分别增长 30.9%、32.1% 。众多内地企业借助香港连接国际市场的桥梁优势,部署跨国供应链、开拓新兴市场。香港特区政府也鼓励内地企业家在港设立地区总部,加强合作,发挥协同作用。澳门则通过加强招商引资、中葡平台建设和推动会展业发展,扩大国际 “朋友圈”,助力大湾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科技创新是大湾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今年,“深圳 — 香港 — 广州” 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彰显出大湾区强大的创新实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基地入驻河套科创中心,首批发布的 7 个前沿项目涵盖脑科学、精准医疗等新兴领域。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建设,三地已布局 45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覆盖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广州、珠海开通大湾区首条长距离无人机物流航线,广东与港澳间的跨境无人机物流航线也在积极探索。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揭牌,聚焦 “香港研发、前海验证、湾区推广” 模式,计划每年挖掘超 100 项应用场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此外,大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方面也不断取得新进展。狮子洋通道建设稳步推进,预计 2028 年通车,将进一步完善大湾区 “1 小时生活圈” 。深圳机场三跑道工程收尾、白云机场三期工程加快推进,大湾区 7 座运输机场群预计到 2035 年年旅客吞吐量达 4.2 亿人次。“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人才签注” 等政策持续优化,超 5500 名港澳专业人士在粤执业,“港澳药械通” 实现大湾区内地九市全覆盖,187 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跨境通办”,新一批 8 项 “湾区标准” 也即将实施。

粤港澳大湾区在近期的发展中,凭借政策引领、经济活力迸发、科技创新突破以及基础设施和规则机制的不断完善,正以昂扬之姿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必将成为全球经济版图中耀眼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