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首页 > 大湾区 > 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高地
2025年07月11日 来源:内蒙古研究院 作者:信息中心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凭借独特优势,在科技创新领域迅速崛起,成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


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汇聚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11座各具特色的城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澳门拥有独特的文化与旅游产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场景;广州是千年商都,产业基础深厚;深圳则是科技之都,创新活力十足。这些城市优势互补,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领域成就斐然。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可知,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大湾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列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 。这里的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关键科技创新指标均在全国领先。

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上,大湾区的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已具雏形,梯次衔接、主体多元的实验室体系也在加速构建。高校与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更好地实现产业化与市场化 。在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方面,大湾区积极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将科创专项资金向基础领域倾斜,提升基础科研能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全领域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尽管成绩突出,大湾区科技创新仍面临挑战。与国际知名湾区相比,其顶尖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双一流”高校、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以及“两院院士”数量都有待提升。此外,港澳与珠三角城市间科技要素流动存在阻碍,如科研资金过境项目采用“一事一议”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常态化机制,不适应大规模跨境项目合作的经费管理需求 。

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大湾区需以人才和教育为突破口,探索实施更宽松的人口流动政策,吸引年轻人才定居;加快补齐基础研究与教育短板,加强跨境合作,提升理工科教育实力。同时,以科技金融驱动,保证多渠道研发经费持续投入,建立灵活多元的科技创新投资体制。

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领域潜力巨大,只要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定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