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三地不断打破“条条框框”,在融合发展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四周年,四年来,粤港澳三地不断打破“条条框框”,在融合发展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不断加深,湾区人更加有认同感了。
一、城市活力方面。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学业、就业、创业和置业“四业”问题的解落实,使港澳青年积极融入大湾区生活,增加大湾区工作实习机会,加强青年的专业实务技能和湾区城市生活体验;落实支持香港青年大湾区置业政策,使其在大湾区享有内地居民同等待遇等,不仅为大湾区注入新鲜血液,还为这座城市留住了高质量人才。
二、城市与产业
从短期来看,粤港澳三地需要守住各自的优势产业,寻求产业结合、分工,创造新兴经济业态。从长期来看,要实现产业动态调整,逐渐实现向高端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高端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建议强化粤港澳产业合作,明确城市定位和产业政策,形成互补互动的产业链条,立足长远推动产业实现高端转型,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但部分产业的产值规模仍然较小,与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目标愿景存在差距。中央继续在政策落实和要素供给上给予支持,并利用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和引导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落地横琴,更好地利用澳门连接国际创新资源,支持珠澳科创极点建设。同时有序放宽商务签注,为内地企业家来澳投资考察、洽谈合作提供便利安排等。
三、周边城市软联通
在中央政策落实,地方行政实施的局面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合作也越来越紧密。港澳尤其是香港在大湾区中的国际化优势突出,在如此良好的形势下企业应借助准机遇,与港澳保持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与香港的离岸贸易合作,支持企业借力香港经贸网络、会展平台、专业服务等链接全球市场,携手港澳加快佛山制造业“走出去”步伐,更好地利用好华侨资源。建议支持江门充分发挥“中国第一侨乡”等优势,依托大广海湾经济区空间、区位、产业、能源等有利条件,打造面向港澳和华侨华人的经济文化合作国家级平台,形成“引侨才、回侨乡、建湾区”的生动局面。(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