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大型城市群,无论是城市价值空间还是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一体化融合程度,都会随着这个规划的展开而得到不断的提升,这虽然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随着发展规划的目标在往后的时间里不断地实现,湾区内的重点城市也将不断进行产业的转型或者升级,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即使其中稍显弱势的单个城市,也将得到来自整体湾区规划的扶持和带动而在长时间中有所发展。
大湾区对标国际级城市群,未来随着城市价值的进一步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破解供给结构问题。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恰是大湾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大湾区进一步推进实现任务目标提供新契机、新助力。一是促使大湾区坚持创新发展之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二是促使大湾区化解制约发展的痼疾。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的供给突出矛盾。优化产业结构、顺畅要素流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新基建。“双循环”互促是大湾区抢抓第四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基建、新投资、新就业、新消费的发展机遇。新基建的主要领域都是大湾区的优势发展领域,发展这些优势新领域对于推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也有利于提升大湾区参与外循环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持大湾区经济开放性与创新力。
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打造国内产业创新策源地。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平台吸纳国内一流科研机构与全球一流科技人才汇聚大湾区,以港澳的科技资讯与国际交流网络优势促进大湾区走好开放型创新的道路,以不断完善的风险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大湾区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以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创新效应营造科技和产业创新政策、社会环境。
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建设内外源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四链协同为导向,为大湾区在保持世界工厂地位的基础上逐步迈向产业创新策源地提供新动能。围绕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优势整合,进一步凸显香港的专业服务、深圳的创新研发、东莞的加工制造、广州的设计营销等特色优势,使整个大湾区产业生态圈步入良性互补、协同发展阶段,形成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在巩固供应链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进而产生市场条件下产业生态圈的内生升级功能,不断形成内外源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新示范。
创新贸易形态,打造大湾区贸易新品牌。高度关注疫情发生后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贸易的产品与区域结构的变化,尤其要关注内地货源产品占比与对外贸易各国比重的变化,加强物流路径、产品创新方向、国际营销网络等的建设调整。着力培育发展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贸易转型升级,创新打造大湾区国际、国内贸易新品牌。加强对跨境电商与国际采购新业态、服务贸易变化趋势的跟踪和应对。
夯实人文湾区基础,厚植大湾区鲜明文化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小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夯实大湾区人文精神,以人文之光照耀湾区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竞合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全球首次提出“人文湾区”概念,这是中国引领国际话语权的新开端,也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非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而是中国现代化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现代文明成就的集中展示,是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活样板。新格局背景下,要丰富湾区产业、湾区产品、湾区服务鲜明的文化内涵,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与中国现代化成就的窗口,在促进大湾区与世界各国、各地互动过程中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健霖)